首页 >> 综合生活 > 生活百科 >

岂无白衣与子同裳原文

2025-10-29 21:15:33 来源:网易 用户:霍贵乐 

岂无白衣与子同裳原文】一、

“岂无白衣与子同裳”出自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,是一首反映古代战士团结抗敌、共赴国难的诗歌。原句为:“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”后文又有“岂无衣?与子同裳”,意在表达无论贫富、身份如何,战士们都会共同面对战争,共担责任。

这句话表达了强烈的集体意识和牺牲精神,体现了古代人民在面对外敌时的团结一致。其语言质朴而有力,情感真挚,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。

二、原文及释义对照表

原文 释义
岂无衣?与子同袍 谁说没有衣服穿?我和你共享战袍。
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 国王出兵征伐,我们修整武器,与你一同对抗敌人。
岂无衣?与子同裳 谁说没有衣服穿?我和你共享战衣。

三、文化意义与影响

《无衣》作为《诗经》中的名篇,不仅展现了先秦时期人民的爱国精神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。它被后世广泛引用,成为激励士气、弘扬团结精神的经典之作。

在现代语境中,“岂无白衣与子同裳”常被用来形容在困难时刻,人们不计个人得失,携手共进的精神风貌。无论是国家危难还是个人困境,这种精神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。

四、结语

“岂无白衣与子同裳”不仅是古代战士的誓言,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挑战时,团结与担当是最强大的力量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家国的忠诚与热爱,以及那份朴素而坚定的信念。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