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综合生活 > 生活百科 >

普朗克常数怎么得来的

2025-10-28 23:15:02 来源:网易 用户:缪栋光 

普朗克常数怎么得来的】普朗克常数(Planck's constant),记作 $ h $,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常数,其数值约为 $ 6.626 \times 10^{-34} \, \text{J·s} $。它是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·普朗克(Max Planck)在1900年为了解释黑体辐射问题而提出的。普朗克的这一发现标志着量子理论的诞生。

一、背景:黑体辐射的难题

在19世纪末,科学家们发现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黑体辐射的实验结果。黑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物体,能完全吸收所有入射电磁波,并在热平衡状态下以特定频率发出辐射。根据经典理论(如瑞利-金斯公式),黑体辐射的能量密度随着频率的升高而无限增大,这显然与实验结果不符,被称为“紫外灾难”。

二、普朗克的突破

为了克服这一困境,普朗克提出了一个假设:能量不是连续变化的,而是以离散的“能量子”形式释放或吸收。也就是说,能量只能以某个最小单位的整数倍来改变。这个最小单位就是普朗克常数 $ h $。

他提出:

$$

E = h\nu

$$

其中,$ E $ 是能量,$ \nu $ 是频率,$ h $ 即为普朗克常数。

通过调整 $ h $ 的值,普朗克成功地拟合了黑体辐射的实验数据,从而解决了“紫外灾难”问题。

三、普朗克常数的确定方法

方法名称 原理简述 特点
黑体辐射法 通过测量黑体辐射光谱,利用普朗克公式拟合曲线 首次提出 $ h $ 的概念,但精度有限
光电效应法 利用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 爱因斯坦推广普朗克理论,提供更精确的 $ h $ 值
普朗克辐射定律 从热力学角度推导出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公式 数学形式严谨,成为现代物理基础
精密实验测量 如使用激光干涉、原子跃迁等现代技术 精度极高,用于定义国际单位制

四、普朗克常数的意义

普朗克常数不仅在量子力学中具有核心地位,还影响着多个领域,包括:

- 原子结构:解释电子能级和光谱线的形成;

- 半导体物理:决定电子在材料中的行为;

- 量子计算:作为量子比特操作的基础参数;

- 天体物理:用于计算恒星辐射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。

五、总结

普朗克常数 $ h $ 是由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时提出的,用来描述能量的量子化特性。它的发现打破了经典物理学对能量连续性的认知,开启了量子力学的新纪元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人们不断改进测量方法,使 $ h $ 的值更加精确,也为现代物理和工程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。

关键词 内容
提出者 马克斯·普朗克
时间 1900年
公式 $ E = h\nu $
单位 焦耳·秒(J·s)
数值 约 $ 6.626 \times 10^{-34} \, \text{J·s} $
意义 量子理论的基石,影响广泛科学领域

  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